想去兴城旅游住哪比较好?
1 去兴城旅游住宿选择很多,但要根据个人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住宿。
2 如果想住在离景点近的地方,可以选择在兴城市内住宿,比如兴城市中心区域或者兴城大剧院附近的酒店。
如果预算比较宽裕,可以选择在渤海湾海景度***区附近的度***酒店或者海景别墅。
3 如果想住在更为宁静和舒适的环境中,可以选择在兴城周边的乡村民宿或者农家乐,感受农村风光和乡土文化的魅力。
总之,选择住宿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理性选择。
在沈阳生活的外地人谈谈,沈阳是一个让你有归属感的城市吗?
沈阳确实是一个相对容易融入,容易让人产生归属感的城市。
第一,沈阳是辽宁省省会,东北第一大城市,位于东北亚的中心,经济相对发达,人口较多,而且建国初期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电话区号024已经说明了沈阳的历史地位。生活在这样一个名头响亮的大城市,本身就比较容易满足人的虚荣心,产生满足感。
第二,沈阳市居民收入尚可,但生活成本不高。根据沈阳市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66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834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8平方米;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41.3辆、热水器89.5台、空气净化器9.5台,分别比上年增加2.8辆、1.0台和2.8台。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2平方米;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29.8辆、热水器39.8台、空气净化器2.2台,分别增加1.2辆、5.7台和1.4台。
作为本地人我想说沈阳是一个很容易有归属感的城市!出门在外,如果你在沈阳没有找到归属感,那么你也很难在其他城市找到!
1、沈阳方言比较少,沈阳人互相说话外地人都可以听懂,中国地大物博,而各种方言实在难以听懂,但是沈阳人说话与普通话相近,来沈阳与本地人交流没有障碍,就能促进你产生对这地方的爱,比如黄河以南,大部分地方都有自己方言,人家用方言交流,你听都听不懂,咋可能有归属感!在沈阳交流顺畅让你没有外地人的尴尬!
2、沈阳没有大城市的紧张也没有小城市的松散,沈阳的工作制度还是很人性化的,不会让员工工作得太晚,你有了休息时间就可以交朋友,了解这个地方,南方大城市紧张的工作,让你紧的根本没有时间想自己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那里的一切其实你都不成拥有。
3、沈阳城市适中,你在沈阳不会觉得出门一看全认识,也不会一个都不认识,大部分时候你会遇见新朋友,给你新鲜感,对城市不厌倦。朋友是你对生活地方满意程度的标尺。你很多朋友在沈阳,就必定会有归属感。
4、房价低,最起码你在沈阳只要奋斗一定能买得起房子,但是如果你在大城市打拼一辈子你可能都在还房贷,沈阳房价让你可以在一生买下三栋房子,以后结婚了,把农村的父母,把其他城市父母接到身边来,让他们享享清福,多惬意啊!去更大的城市一栋房子都难,怎么可能改善家里人的生活。
5、不管你有啥业余爱好都能找到志同道合之人,最开始南方流行***游戏,本来以为沈阳会没有,结果沈阳的面杀早就存在了,至于脱口秀,咱沈阳有四五个团体,总之只要你喜欢,在沈阳一定能找到喜欢同样东西的人,很容易组成局!
最后总结,没有交流障碍的城市,当你努力前行时能够把家人都接到身边,处几个喜欢相同领域的朋友,工作不愁,吃穿都有,你就会对这个城市产生归属感了!每个人到新环境都需要适应,暂时的不顺不代表一辈子不行,加油!
同感。我在沈阳也曾经工作生活了数年,也觉得没有归属感。
说两件我在沈阳感觉有点别扭的事情吧。
去农贸市场***购,经营者是不允许顾客自己挑拣的,菜堆或者水果堆上往往同时立着两个价格标签儿,一个是正常的价格,另一个标签儿是正常价格的一倍甚至还多,上面附着一行字:动手价格翻倍!谁见了这个牌子,都不敢轻举妄动了。那么,由经营者动手给你装在***购袋里的蔬菜或者水果,往往掺杂了一些不如意的甚至坏的成分。如果你不要,往往会产生***,惹一肚子气;勉强买了,又实在令人心中不爽。
这种销售手法和经营理念,本地人也许可能习惯了,但很难让外地人认同。它显示商贩们很强势,既要挣消费者的钱,又要给消费者订立一些只符合商户利益的规矩和条条框框。据我所知,好像只有沈阳地区的农贸市场和果蔬生鲜店是这种卖法。
当然,商户们可能也有自己的苦衷,所以选择了适合本地的销售手段。
另一件事是当地的商业从业人员,大多缺少服务意识,不肯放下身段儿,对消费者的态度生、冷、硬,不苟言笑。有时候你问他点儿什么事,对方或者直愣愣地瞅着你不吱声,爱搭不理;或者表情淡定、态度强硬地怼你一句,让你半天缓不过劲儿来。在他们一些人的眼里,顾客不是上帝,唯有自己才是。
对于这种现象,沈阳本地的一些消费者对此也屡有诟病。一个沈阳朋友曾忿忿不平地跟我讲过一件事,一天他领媳妇儿去小区附近一家地点“比较隐蔽”的浴池洗澡,进去后跟女店主搭讪一句:“我才知道这还有一家浴池。”女店主面无表情地怼他一句:“你不知道的事多了!”……结果一句普通的搭讪,变成你一言我一语的言语***,朋友气得领着媳妇儿扭身就走,澡也没洗。
近几年,想必当地有关部门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展了“微笑沈阳”活动,希望借此能够强化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促进沈阳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相信只要有好的开始,定会有好的结局。
加油沈阳!
在沈阳4年了,总体来说,幸福感比较高。首先房价是外地人买得起的,门槛比较低,2017年初买房,首付十几万就可以,现在房子首付门槛已经提到了20~30万,均价12000,但是相对于其它同级别城市,已经算中低水平了。房子是给人幸福的最大来源,在沈阳安家还是比较轻松。
对于外地人来说,落户非常重要,目前沈阳落户基本是零门槛,人才购房还能享受补贴。
包括沈阳在内,整个东北的包容性很强,老沈阳人也都非常热心,融入会很快。最后,欢迎更多人来到沈阳,和我们一起成为新沈阳人!
这个我比较有发言权。我老家是沈阳周边的县城的。我是08年因为来沈阳上学后来毕业就在这找工作慢慢留在沈阳了。现在算算来沈阳能有12年了。在学校的时候是因为刚来沈阳。觉得大都市的感觉,比小县城大太多、楼也高很多。挺繁华挺热闹的感觉。后来毕业了找个过度的工作供吃供住的。感觉花销也不算小,主要挣得不多。后来在工厂里上班。跟朋友同学合租的老旧小区的房子。租金便宜。就是能简单入住。这时候感觉到了在外打拼的不容易。对未来还有一些憧憬和迷茫。那时候是没有归属感的。只能算有个落脚点。慢慢的对高楼大厦和都市的繁华已经有些淡漠了。更多的是想着怎么挣钱,抓紧买套房子。到2014年的时候正好赶上沈阳房价整体略显下降的时候首付买了套房子。70平小高层。带了点贷款有公积金还。压力还不大。周边的商业配套什么的也都很完善。从这时候开始有了归属感了。以后沈阳就是我的家了。再后来就慢慢结婚生子。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如果没有房子的话总感觉没扎下根。心里总是空落落的。而且沈阳公共交通发达。公交地铁火车高铁大客机场一应俱全。出行购物非常方便。当然堵车也是避免不了的。还有就是我的亲戚朋友同学也有很多留在了沈阳。这也是我愿意留在沈阳的原因之一。这些只是我内心的真实感受与大家分享并没有别的恶意。不喜勿喷。😊
同是高考白卷0分考生,10年后吉剑身价数百万而徐梦南还工厂打工,怎么看两人的差异?
谢谢邀答!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翻云覆雨。通常风云人物也往往沉浮不定。今天只简单讲一个真实故事,当年辽宁省兴城县插队知青张铁生考书交了白卷,那是张铁生有勇气,他敢在考卷写信反映当时的真实情况。被时代树为“白卷英雄”后来一路走红,当上了省、厅地方领导,再后來又当选为全国第九届中央委员。由于时代更替,张铁生於1991年刑满释放后,不久创办饲料公司,他后面娶的妻子是辽宁农业大学老师,张铁生打拼到现在公司资产达1.98亿元。他的潮起潮落的名气传遍了大江南北,甚至成为了全世界的***之人物。
你所提及的吉与徐两个人的学业与事业问题,我认为肯定很多人都不感兴趣,人各有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象诸葛亮六出祈山一样,费尽了苦心,鞠躬尽瘁,最后以失败损伤国力而告终。比如同是一奶长大的兄弟姐妹们,每个人命运都大相径庭。无法评说谁是谁非,皆不可同日而语。也许我今天的说词很不受人欢迎,但也无妨。好了就此别过,余不赘言。
人生没有终南捷径,每个人的成功都是自己努力付出的结果,高考是人生的关键转折点之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去参加高考,顺利进入大学读书,下面我简单的谈谈二人的差异以及背后的那些事:
行为不值得提倡
高考交白卷得0分表面上来看是件很酷的事情,在试卷上写上自己对高考的看来是很有思想的表现,但这种盲目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高考作为存在了几十年的选拔制度会存在相关不合理的地方,依然是现在升学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对于高考有意见可以通过相关途径进行有效反馈,直接交白卷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在自己没有足够能力的情况下还是要积极准备高考,战胜高考进入理想大学读书。
高考升学或许不是人生最优选择,但有很大帮助
看了这两个学生的经历会发现辍学初期都是非常辛苦的,干的工作都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吉剑虽然身价数百万但也是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而今年徐梦南也是重新参加了安徽的高职单招,准备进入学校重新读书;
如果二人当初可以顺利进入大学读书,毕业后用自己的学历作为敲门砖,找到一份相对合适的工作,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工作,合适的机会再跳槽,他们自己说的很多苦和弯路是可以不用的。
总的来说,没有经历过大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由该做的事情,该读书的年龄就要读书,2018年高考还剩65天,高考学生们加油啦!
这两位同学纯粹一时头脑发热,自命不凡,认为高考不是唯一出路,以身试验。最终他们都后悔不已。
首先,不管干什么事情,都需要学习知识,没有知识,如何在社会游刃有余。
其次,他们都是想让自己出名,像名星一样,一夜红遍全国,就有人请他们拍广告,做代言,那样挣钱快。何必还上几年大学来浪费青春呢。
如果上大学无用,那全世界那么多国家就不用设立高等学府了,一个个自己去独自去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