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旅游网

湖北蕲春朱元璋后代,湖北蕲春朱元璋后代是谁

山西明朝洪武年间大移民的具体背景与条件是什么?

感谢邀请!我对历史上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大移民印象比较深刻。您所提到的明朝末年大移民我不了解。

崇祯时期频闹饥荒,持荒之久、波及之广、灾害之重,为历代所仅见。明末天下大乱,首先是从陕西(时属延安府)开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陕西的受灾之早,受灾之重。民不聊生无以延命只好跟李自成起义或者逃亡。吴焕在《请抚恤三秦疏》中证实,陕西的很多州县,如耀同、宜中、宁真等县人民,“自遭大荒、大乱、大疫之后,死亡逃散十分已去其六七。逃亡与移民不是一个概念,逃亡是被迫,移民是凭优惠政策。在明末战乱饥荒搞得朝庭焦头烂额哪有心思去移民呢?

我的历史知识有限,还是请熟知这段历史的专家来回答吧!

湖北蕲春朱元璋后代,湖北蕲春朱元璋后代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谢邀!

首先,不是明末!

乃是明初,!!!

湖北蕲春朱元璋后代,湖北蕲春朱元璋后代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初大移民又称洪武大移民,为明太祖初年官方组织的一次大规模人口移民。



经过元末邪教和流寇混战,东亚地区人烟稀少。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 扬州城破时,“居民仅余十八家”,而淮安城仅存七家。乐陵一县,仅剩 400 余户;潍县之族姓,惟存李、金二姓。连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

正值中原地区大闹灾荒战乱之时。扩廓帖木儿治下的山西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那里四周都是群山峻岭,易守难攻。起义军多次进攻山西,可终因地势险要而屡攻不下。另一方面,由于地理环境因素,正好那些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中原一带的老百姓听说那里富庶,并且不打仗,便纷纷往哪里逃。如此一来,与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相比,山西倒是人满为患了。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59873305人,而山西人口却达4103450人。



另外,朱元璋的死敌张士诚治下的江南地区同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所以山西和江南成为人口移动的主要输出区。



大移民除了具有补充人口的作用,还有编户齐民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明朝对基层社会的直接管控。元朝时东西方交流频繁密切,现在的中国境内移居了大量的中亚族群。同时元末各地出现了很多地方割据势力。大移民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打击地方宗族势力,切断各族群的纽带,把散沙化的各族群打乱了混杂在一起管理。

李时珍生有几个孩子?

一子。

李时珍有一子李建元。 蕲州是李时珍的家乡,据《蕲州志》记载,“蕲州”这个名字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朱元璋的曾孙朱瞻岗受封荆王后,在蕲州设立荆王府。李时珍在当地一带行医,公元1593年,李时珍赶赴疫区为百姓治病不幸逝世,同妻吴氏合墓葬于蕲州东门外雨湖南岸。

湖北浠水县有哪些名人?

黄冈人杰地灵,在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遍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宗教各个领域。

湖北蕲春朱元璋后代,湖北蕲春朱元璋后代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梁、陈、隋、唐有一家四代为重臣的周炅、周法尚、周墀(今黄州人),北宋有参与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大型类书的吴淑以及父子为官均有政绩的吴遵路、吴瑛(均今蕲春人),被黄山谷称为“天下奇才”的潘大临(今黄州人),南宋有治狱平允的游侣和治蜀有功的余介(均为武穴人),明代境内有最早出使日本的程莹(罗田人),被神宗旌为为官“天下清廉第一”的汪可受(黄梅人),清有入清不仕的诗人杜茶村(今黄州人),时称“楚北大儒”、陈沆和陈銮皆出其门下的陈诗(蕲春人),著有《医学概要》的名医杨际泰(今武穴人,与庞安时,李时珍、万密斋并称为“鄂东四大名医”),近现代人物中,有京剧奠基人之一的余三胜(罗田人),音韵训诂学家、与章炳麟齐名的黄侃(蕲春人),逝世后被董必武称为“楚国以为宝,今人失所师”的方志学家王葆心(罗田人),拍案而起的民主斗士、诗人、学者闻一多(浠水人),最早发现四纪冰川活化石命名为中国水杉的林业专家干铎(武穴人),竹器工艺艺人章水泉(武穴人),作家废名(黄梅人),叶君健(红安人),秦兆阳(团风县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张培刚(红安人),形成独立哲学思想体系的哲学家熊十力(今团风县人),著名的军事家林彪(团风县人),早期翻译《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家王亚南(今团风县人),首次发现四纪冰川遗迹、驳斥“中国贫油”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今团风县人),勇于探索真理、具有独立人格的早期文艺理论家胡风(蕲春人),被港台称为“现代大儒”的徐复观(浠水人)等。

杨思义(生卒不详),湖北浠水县人。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启用杨思义,命掌起居注,后调任司农卿。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设六部,司农为户部,杨思义任户部尚书。明初经历战乱,百姓流亡,土地荒芜,他奏请朝廷下诏,招抚流亡,开垦荒地,广种麻桑,免税四年,以利民生。当时朝野上下,无不称赞其理政才能。后调任陕西参政,不久病逝。归葬于本县黄草湖。

陈沆(1785-1826),亦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浠水县巴河人。10岁随父读书,以诗赋见长。15岁应试科举,县试,乡试、会试,皆名列第一名。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保和殿对策,陈中第一甲第一名(状元)。

庞安时(1042-1099),字安常,浠水县麻桥人,出生于中医世家,为北宋名医。安时幼时,其父授以脉诀,他不以为足,后读黄帝扁鹊的脉书,渐通晓医理,悟出新意

本网站数据均来自网络,若有文章、图片版权异议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管理员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aliforniahn.com/post/2411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