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芜有着怎样的一生,都有些什么著名的作品?
艾芜有着怎样的一生?
艾芜,原名汤道耕,生于1904年,逝于1992年。在社会动荡的年代,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息息相关,所以艾芜同样有着曲折的一生,在早年漂泊异乡,受过牢狱之灾,晚年仍扎根基层,深入祖国河山,用手中的笔耕耘着生活和希望。
虽说艾芜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祖父是教书先生,父亲也是乡村教师;但由于家境贫苦,所以早早辍学,连小学都没毕业,尽管如此,受从小的文化熏陶和艾芜自身的努力学习,艾芜在1921年考入了成都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来受新思想的冲击,艾芜开始追寻自己思想上的栖身之所,1925年逃避包办婚姻,离家一路南行,开始了他艰难的“南漂”生活,险些死在异国他乡;1930年因参加缅甸共产主义小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活动被捕,在1931年春被押送回国,才开始慢慢结束了他的漂泊生活。1932年底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发表***;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1946年到陶行知担任校长的社会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艾芜任重庆市文化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等职,1957年加入中国***;晚年便专注于文学创作。
艾芜的作品主要以***为主,包括短篇、中篇、长篇***,其早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条件下创作的作品,主要以普通农民、城市苦力、小知识分子的生活为题材,表现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悲惨遭遇、反抗和追求。主要作品有《南国之夜》、《南行记》、《山中牧歌》、《夜景》和中篇***《春天》、《芭蕉谷》以及散文集《漂泊杂记》等,长篇***有《丰饶的原野》、《百炼成钢》、《春天的雾》等。后根据其作品特点出版了《艾芜***选》、《艾芜文集》等文学选集。
艾芜的作品为我们生动形象的呈现了我国内忧外患时期时百姓的艰苦现状以及他们的善良、正义和不屈地反抗精神,同时也揭露了军阀、殖民地区和******在各地的罪恶统治,传达了当时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美好追寻。
因受54运动的影响。总想脱去封建社会的影响,也是为了逃婚。在1925年夏天,从成都出发,以流浪汉身份,用双脚踏上昆明,宝山,滇缅等!!
1930年4月,马来亚到新加坡。出席***会议。回到仰光与友人创办《新芽小报》因报到,N缅甸达拉瓦底县的农民起义。遭到英国殖民地驱赶出境。
1931年被英国人的船,经马来西亚,到香港,厦门后又来到上海。
1931年4日,西南边,前后六年的流浪生活,让艾芜尝了流浪的苦,忧郁,饥饿,见识了奇异的环境,奇异的社会,奇怪的人,奇怪的方式和人生的哲学,因此他以人民为本,以主体意认突出人物坚强的生命力,
并创做了,《人生哲学的一课》
《我的爱人》
《南行记》
《山野》
《故乡》
《乡愁》